前面在需求訪談時有提過,身為 PM,「聽得懂」比「說得多」還重要。
也許你有遇過這種場景:
客戶很興奮的說:「我想要一鍵匯出報表的功能,只要那種簡單的一個按鈕,按一下就可以下載!」
PM 聽完轉達給工程師:「客戶說想要匯出功能,簡單快速就可以。」
工程師皺眉問:「下載格式是什麼?Excel 還是 CSV?要同步還非同步?資料量多少?角色權限呢?」
這時候就會發現,我們不是在講同一件事,而是我們以為在講同一件事。要解決這個問題,就是懂溝通的 PM 出場的時候了。
好的 PM 不只是傳話,而是有能力把模糊的願望,拆解成能做的任務。
當客戶說:「我想很快很簡單就可以匯出報表。」身為 PM 的我們,可以從整理成使用者故事下手,再進一步轉換為規格:
使用者故事 (User Story):
功能規格 (Spec):
像這樣整理過後,工程師就會了解他要怎麼準備以及安排開發;而不是只聽到一個模糊的需求,要他來通靈。
反過來的場景你是否也似曾相識,當今天客戶問說:「為什麼我沒辦法馬上看到資料?」,於是身為 PM 的你就跑去問工程師。
工程師這樣回答:「這功能我們是用後端非同步佇列處理,因為一次匯出太大量資料會超過 API rate limit,無法即時完成。」
聽完後,你就這樣轉述:「因為他不是即時的,所以需要等一下。」
這樣回覆,客戶心裡一定會冒出:「那為什麼不能變成及時?是不是你們技術能力不夠?」的疑慮。
假如這時候,身為 PM 的你這樣補充:「這功能就像麵包店的點餐系統。您點了單(按匯出按鈕),櫃台馬上收到訂單(任務入列),但麵包要烤一下(資料處理),等烤好了,我們會用 Email 通知您回來領取。這樣您中間可以先處理其他工作,不會被卡住。」
這時客戶聽完就會說:「原來如此,那我等通知!」
讓彼此都能感到被理解,這就是 PM 最厲害的能力。
很多人以為溝通就是說話,所以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技能,只要會出一張嘴感覺誰都可以當 PM。
但真正的溝通,是對齊彼此的理解,身為 PM 要的不僅僅只是「傳話」,而是能夠去 「對齊認知」(Align Expectations),確保客戶的「商業期望」、PM 的「專案規劃」和工程師的「技術實作」,三者可以保持在同一條線上。
這不是什麼人人都會的東西,而是每一位 PM 在專案中日積月累鍛鍊出來的技能。也許身為 PM 的我們不是最懂技術的人、也不是最懂業務的人,但我們是最能讓事情推進的人。
了解的 PM 的作戰工具後,我們準備來看看電子簽章在現實世界中的各種應用場景。明天,我們就來看看在注重安全與合規的一些產業中,電子簽章是如何在其中大展身手的。